自从当了妈,再也不嫌弃大便了,宝宝拉的大便都要看一看,甚至要闻一闻,毕竟,大便可以反应宝宝胃肠道的状况,是“黄金风向标”。那么,哪些大便是正常的呢?哪些大便是异常的,需要就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ps:这是一篇重口味的文章,可以先收藏,避开饭点再看哦。
哪些是正常便便?
出生后24小时内即会排出胎便,墨绿色,黏稠、无臭味。一般2-5次/天,也可以6-8次/天。母乳喂养儿便便,较稀粘稠状,黄色,褐色,淡绿色之间略有臭味,3天1次——6-7次/天配方奶喂养儿便便,花生酱状,呈黄色,褐色,量多,较臭,3天1次——每日1~2次。添加辅食后的宝宝便便,逐渐成型,为黄色。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便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1-3次。可以有食物残渣。
成型后的便便性状
摘自网络异常大便及其反应的问题
绿色便便:说明肠蠕动过快,可能是没吃饱,腹部着凉,添加了含铁米粉或者其他含铁食物。问题不大。带奶瓣便便:消化不良,喂多了,母乳转配方奶喂养时,奶粉冲泡浓度过高。问题不大。泡沫便便:乳糖不耐受,摄入过多前奶,吃含糖多的食物。问题不大。便便表面带血——肛裂,便秘,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大便混合血液——下消化道出血,牛奶蛋白过敏或食物过敏。需医院就诊。黑色便便:上消化道出血,口服铁剂。红便便:排查饮食中是否有红色火龙果等红色食物。白色陶土样大便:胆管闭锁。医院就诊。豆腐渣样便便:如果同时伴有鹅口疮,多半是得了霉菌性肠炎。医院就诊。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需医院就诊,避免脱水。粘液脓血便:细菌性肠炎,需医院就诊。果酱样大便:肠套叠,需医院就诊。
摘自网络宝爸宝妈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