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守治疗1、药物溶石:对于一些较小的胆固醇性结石,可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它能通过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结石部分溶解或阻止结石进一步增大。不过,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且治疗周期长,通常需要持续服药数月甚至数年,期间还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结石变化情况。
2、中药排石: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一些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方剂,如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加减。这些中药方剂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增强胆囊和胆管的蠕动,理论上有助于小结石的排出。但中药排石效果个体差异较大,且需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精准配方,同时也要警惕排石过程中结石卡顿引发更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二、手术治疗1、胆管切开取石术:这是治疗肝胆管结石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医生在直视下切开胆管,直接取出结石。对于结石数量较少、局限在某一段胆管的患者效果较好。若合并胆管狭窄等情况,还可同时进行胆管整形等操作,以保证胆管通畅。但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结石残留风险。2、胆肠吻合术:当胆管结石伴有胆管狭窄,且无法通过整形恢复胆管正常管径时,常采用胆肠吻合术。即将胆管与肠道进行吻合,让胆汁绕过狭窄部位直接流入肠道,既解决了胆汁引流不畅的问题,也有利于防止结石复发。不过,这种手术可能会导致肠道内容物反流进入胆管,引发胆管炎等并发症。
3、肝部分切除术:如果结石主要集中在某一肝段或肝叶,且该部分肝脏已经出现萎缩、纤维化等不可逆病变,为了彻底清除结石、防止病变进展,可考虑行肝部分切除术。切除病变肝脏组织的同时,能一并去除结石病灶,降低结石复发率。但手术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要求较高,术后可能会影响部分肝脏功能。4、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口腔将内镜经食管、胃插入十二指肠,找到胆管开口,然后经内镜向胆管内插入器械,进行造影明确结石位置后,使用取石网篮等工具将结石取出。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但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若结石位置较高,ERCP取石难度较大,且操作过程可能引发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dou来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