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我国每年发生和死亡率占全球50%以上,自然生存期仅3-6个月,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临床仅15%-30%的肝癌患者有外科手术的机会,其中5年复发率高达80%。介入治疗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国际上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适应症
(1)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及ECOG评分0-2的病人;
(2)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病人;
(3)多发结节型肝癌;
(4)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
(5)肝肿瘤破裂出血或肝动脉-门脉静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出血;
(6)控制局部疼痛、出血以及栓堵动静脉瘘;
(7)肝癌切除术后,DSA造影可以早期发现残癌或复发灶,并给予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性和非血管性治疗两部分。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指经皮穿刺消融术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
经皮穿刺肿瘤消融术,包括物理消融(射频、微波及氩氦刀等)和化学消融(注射无水乙醇或醋酸)。一般为单个直径≤5cm的结节或数目不超过3个且每个直径≤3cm的早期肝癌,优先考虑消融治疗。对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残留的病灶,可行经皮穿刺消融术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术可实现优势互补,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TACE联合其他治疗
①TACE联合消融(RFA、MWA等)治疗;
②TACE联合放射治疗:主要指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和局限性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治疗;
③TACE联合II期外科手术切除:大肝癌或巨块型肝癌在TACE治疗后缩小并获得手术机会时,可行外科手术切除;
④TACE联合全身治疗:包括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放射性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及全身化疗等。
术后处理
介入术后给予患者保肝、支持、止吐、镇痛及激素治疗等对症治疗3-5d;酌情使用抗生素,静脉应用制酸药3d;对于介入治疗后肿瘤坏死所致发热,可用吲哚美辛栓等解热药物退热。
随访与复诊
第一次TACE治疗后3-6周时复查CT和/或MRI、肿瘤相关标志物、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等;若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的瘤灶内的碘油沉积浓密、瘤组织坏死并且无增大和无新病灶,暂时不做TACE治疗。
后续TACE治疗的频率应依随访结果而定,主要包括病人对上一次治疗的反应、肝功能和体能状况的变化。随访时间可间隔1-3个月或更长时间,依据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肿瘤的存活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TACE治疗。
目前主张综合介入治疗,即TACE联合其它治疗方法,目的是控制肿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让病人带瘤长期生存。
参考文献:略!
介入医学科疾病诊疗范围
l血管性疾病:各种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瘤及静脉曲张等;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腹主动脉瘤、脉管炎、糖尿病足等动静脉疾病。
l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肝转移瘤、胆管癌、肾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
l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肾错构瘤、肝肾脾卵巢囊肿、乳腺腺瘤及增生结节、肺结节等。
l妇产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癌及输卵管阻塞等疾病。
l非血管性疾病:胆道梗阻(梗阻性*疸)、胆管结石、食管、气管狭窄及输尿管狭窄等。
l出血性疾病:咯血(支扩或肺癌等引起)、鼻出血、妇科大出血、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全身各部位出血。
l良性病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脾大脾功能亢进、椎体压缩性骨折、前列腺增生及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