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喀什院区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一例内镜下黏膜全层切除术(EFTR),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衍生技术,为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属于高难度、高风险的内镜下四级手术,主要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治疗。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喀什院区内镜治疗消化道疾病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超声检查拍摄到的病变瘤体
68岁的患者冉奶奶(化名)今年年初因身体不适,做胃镜检查时发现胃底粘膜有肿物,医院寻医,因肿物较小,未予以特殊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担心肿物恶变,转至医院喀什院区就诊。消化内科主任李加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目前肿物较小,潜在恶变可能性较小,但患者坚决要求切除。入院后,消化内科团队积极为该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超声内镜显示肿物来源于固有肌层,经科室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决定为该患者拟实施内镜下黏膜下肿物挖除术治疗(ESE),必要时行内镜下粘膜全层切除术(EFTR)。
▲瘤体剥离
▼封闭创面
EFTR是治疗源于胃固有层并与浆膜层紧密相粘的肿瘤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作为消化内镜领域的尖端技术,该技术已成为衡量消化内镜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内镜医师可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和组织类型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患者更易于耐受。
术中,在麻醉科配合下,李加学主刀,在静脉麻醉下进境预切开粘膜下隆起周边粘膜,暴露肿物,来源于固有肌层深层,随即改行EFTR,5分钟对瘤体进行完整剥离,外膜完整,通过金属夹封闭创面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正常胃组织结构及功能。术后患者在消化内科精心护理下,恢复良好,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经济负担。
△术后病理提示:胃间质瘤,间质瘤为良性肿物,有潜在恶变几率消化内科的医疗团队通过不断的钻研,日积月累丰富经验与先进仪器的加持,得以让新技术切实服务于患者,更是患者尽早脱离病痛折磨的曙光。医院喀什院区将不断提升各学科建设,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先进的医疗服务持续发力。
专家简介
李加学,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及内镜专业17年,对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精通消化内镜诊疗,消化道早癌诊治经丰富。担任兵团消化内镜委员会常委,喀什地区消化内镜学会常委。
对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精通消化内镜诊疗,消化道早癌诊治经验丰富;擅长: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及粘膜下肿瘤;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APC、止血夹钳夹缝合、橡皮环套扎及静脉内注射硬化剂、组织胶治疗消化道静脉曲张与非静脉曲张出血;实施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内镜下支架置放术及经皮造瘘术使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消化道瘘及进食困难的患者得以消化道畅通、保证肠内营养;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下取石+ENBD术、良恶性胆管狭窄塑料支架置入术等微创治疗;超声小探头检查。
来源:中西医消化科编辑:郭乾飞审核:尹晓哲便民|核酸检测线上预约!不用排队开单,一站式轻松搞定!最新通知:近期就诊告知书丨来院就诊核酸报告有效期调整至3日精湛医技去除入侵人医院喀什院区治愈一例拳头般大小的体内肝包虫患者好消息!第四批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全面落地医院喀什院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